良好的沟通交流不仅能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、减少医患纠纷、解决医患矛盾,更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,提高病人的满意度,提高医疗服务质量。医药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扎实的医学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,也要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情怀和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。
(资料图片)
近年来,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”“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”发展要求,主动顺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,深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强化课程体系建设,注重学生人文综合素质提升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,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现代医学人才。
加强医学生人文综合素质培养
医学是关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科学,其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,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属性。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“生物—心理—社会”医学模式转变,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患关系正向以患者为中心、以健康为目的的服务关系转变。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先进的医疗技术,而且还应具有厚重的人文素养,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医患沟通能力。
对于学校而言,一是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,实施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一体化培养,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医学教育的每个环节,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、医技精湛的“大医”。二是要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建设,根据高等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医学生的未来从业要求,设置医学人文素质课程体系。即,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相应的人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,优化教学内容,将“课程思政”与“思政课程”紧密结合,在医学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人文素质培养,帮助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人文力量。三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,适应网络化环境,构建多类型教学平台。可开设部分医学人文网络选修课程,供学生课后在线自主学习,一方面解决医药院校课程多、课时紧张的问题,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更自由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,方便教师及时答疑。
优化医患沟通类课程教学内容
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公布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,包括职业价值态度、医学科学基础知识、沟通技能、临床技能、群体保健、信息管理及批判性思维等七个领域。其中,沟通技能作为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之一,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能力。
为帮助医学生更好培养这方面的技能素养,学校一是要加强医患沟通类课程整体设计,在借鉴国外医学生培养经验的同时,注重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,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,编制配套的校本教材,依据专业类别,制定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提升实施方案,分年级实施沟通交流能力培养计划。二是要强化医患沟通课堂教学,强化相关知识、沟通技巧的传授培训,强化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流技巧,帮助其快速习得能有效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技能技巧,提高人文关怀能力。三是要将沟通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,通过平时的自我介绍、拜访师长、结识朋友、社团活动、求职招聘、志愿服务、见习实习等,强化日常训练,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领悟提高,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、人际沟通能力。还可以通过开展沟通交流“第二课堂”活动的方式,让医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提升自我组织、自我服务的能力,锻炼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。
深化医患沟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
学生普遍认为人际沟通能力很重要,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却未能有意识去提高,存在理论认知与实际行动不相符的情况。因此,针对当前不少学生存在的语言表达能力、倾听能力、传递有效信息能力不强,沟通方式不畅,沟通水平不高等问题,学校应积极作为,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“补短”机会。
一是强化学生语言能力培养。语言能力是人际沟通的基础,能否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,传递信息,表达感情是练就人际沟通能力的前提。学校在相关课程设计中应多设置一些让学生张嘴说话的环节,鼓励学生想说、要说、敢说、主动说、乐于说、争着说,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。实际教学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,学生轮流当组长,模拟医患交流对话场景,反复练习,现场反馈,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提高沟通技能。二是开展沟通交流能力提升专项活动。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课程开设情况,分年级、分层次、分类别举办活动。例如,针对大一学生多组织朗诵比赛、主题演讲、辩论赛等活动;针对大二学生多举办模拟招聘、专题讲座、案例讨论、科研设计等活动;针对大三学生多举办模拟法庭、模拟问诊、健康服务、社区实践等活动,尽可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其人际沟通能力。三是改革医患沟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,将医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纳入教学管理、学分评定、就业推荐等环节,形成制度,确保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。可以运用“打卡”的形式,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以及平时成绩在考核中的占比,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、参与的积极性,为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打下良好基础。
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
对医学生来说,基于真实情境的医患沟通教学,更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,取得良好的效果。建议医学院校,一是充分用好教学医院、临床学院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资源,在真实环境中,增加学生与他人、与社会,特别是与患者接触的机会,通过实践、实习活动等让学生去发现自己与他人、与病人沟通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难以打开沟通局面的症结所在,自我领悟临床沟通技巧,促进医患沟通能力提升。二是大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。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学生了解社会、走向社会、深入社会的重要形式,是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。可以放手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、协调、开展、评估等环节,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途径,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感受、领悟、提高。三是加强教师的示范、引导作用发挥,鼓励教师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做好沟通的范例,让学生切身感受如何进行人际沟通、医患沟通。教师要定期组织典型案例的分析、总结,在实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、提高、升华。此外,学校还可以邀请临床医学的资深从业人员现身说法,用实实在在的案例、经验,帮助学生提高认知、丰富积累、涵养技能。
(刘晓琴,作者单位为江苏医药职业学院)
标签: